非豪门足球俱乐部,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足坛中生存下去,最重要的一点是“控制成本”,要懂得量入为出小本经营,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是最好的选择。
记得曾经我玩FM足球经理游戏的时候,就采取过这样的策略。
执教一支很弱的球队,预算有限,每年购买球员还有球队的工资都有限额,不能超标。于是为了能让球队长期健康发展,我是采取“造血”+“引援”的策略进行。
先是大力发展青训,培养一些优秀的苗子到一线队,打出精彩的表现,有强队购买就卖出去。只要价格合适,统统让他们离开球队,以此来筹集资本。
与此同时,也通过低价淘宝,到处在转会市场上寻找一些物美价廉的年轻球员。
有潜力的,还不错的新人,也会让他来到球队,转会费通常会控制在1000万欧元以内,尽量不超出自己的预算来购买球员。
前期不以获得冠军为目标,只考虑赚钱,先积累原始资金,慢慢发展起来。
差不多过了五六年,等到账面上资金充裕,能有闲钱购买球星,此时就可以改变做法了,以“成绩+球星”的方式来获得盈利。
展开剩余80%先购买球星,提升球队实力,保证球队每年都进入欧战。
进入欧战以后,能打到哪里算哪里,反正也会有出场费和奖金,保证每年的成绩稳定在联赛的中上游。
差不多等到实力雄厚,球星阵容深度能够夺冠时,此时就可以发力了,稍微奢侈一点在引援上进行投入,控制薪资的同时保证球队有稳定的实力,此时就可以从一般球队变成豪门俱乐部,从而达到每年盈利的过程。
跟游戏一样,现实中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进行,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稳步前行。
比如英超的布莱顿,这两年他们走的就是这种模式。先稳定成绩,保证球队处于英超中游位置,不降级,成绩方面也不是说马上就能进欧冠,而是先让自己处于英超队伍里面。
买卖球员时,也是控制成本,让球队薪资结构处于平衡。当有豪门球队要购买自己培养出来的球星时,就高价卖出,低买高卖的策略来让球队保证收支平衡。
另外人员管理、员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能节省开支的就尽量节省,从不铺张浪费。
经过这几年的努力,他们也是慢慢变得稳定,运营是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。
从欧洲足坛,还有足球发展的规律来讲,能做到合理运营,控制好成本的球队,相对日子过得会比较平淡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
相反,习惯铺张浪费,大肆购买球星不懂得节制,人员薪资结构方面没进行把控,这些足球俱乐部往往都过得不好,会昙花一现,甚至还有可能濒临破产。
曾经的意大利球队布雷西亚,这几年就因为负债太多,拖欠球员工资无法维持,走向了破产的道路。
消息传出来时,不少人是感到唏嘘,昔日的意大利足球老牌球队,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?曾经还有巴乔、皮尔洛、托尼、瓜迪奥拉等球星在这支球队踢球,真是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想起来也是悲剧。
商业模式方面,除了控制成本,人员引援方面,还有哪些具体做法可以推动俱乐部的发展呢?这里面还有一些模式可以拓展。
一个是足球社区化的运营理念。商业的本质是“人的参与”,足球这项运动要想赚钱,优先得是培养足球人口。
那么对于球队来说,适度的足球文化拓展还有商业交流也是可以做的。
搞点活动,还有足球的娱乐节目,在社区圈子里面铺开,让更多喜爱足球的人参与,培养浓厚的俱乐部文化,社区模式的发展能够促进购买力。
周末大家来看看球,去买点足球周边,这样能够提升球队的商业价值。
还有一点,就是可以与政府合作,与其它行业进行联动。像这两年国内搞得比较火热的村超、苏超,这就是个很好的办法。
足球这项运动,也可以跟旅游文化产业联系在一起。
多搞点群众化的项目,拓展足球旅游收入,这也能给俱乐部带来效益,可以拓展出新的商业化道路出现。
把旅游和足球联系在一起,这个商业模式是相当不错的手段,国外有些地方就已经这么做了,球队里面专门设置有旅游文化宣传部门,经常会拉球迷来到球场观摩,来进行参观,以此来提升球队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。
关于足球的商业推广,这里面能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,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踢球本身,很多事情都可以联系起来,让足球这项运动变得更有吸引力。
我想对于非豪门足球俱乐部来说,在球队市场化运作方面可以不拘一格,可以创新发展,结合自身情况寻找到长期盈利的方向。
另辟蹊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。
发布于:贵州省股王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